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卢晓中: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高质量大学建设

发布时间:2022-01-05

阅读: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对于大学评价改革如何发挥牵引作用,我们可从方向性、系统性、科学性、文化性四个维度来认识。

方向性牵引

大学评价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因此,大学评价对高质量大学建设的牵引作用关键在于选择怎样的评价标准与指标,这与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高度关联,其中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观也是确立评价标准与指标的基本依据。

当前,要发挥大学评价改革对高质量大学建设的牵引作用,亟待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扭转不科学的大学评价导向问题,并在大学评价指标与制度中充分体现和落实。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与融通,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培养人的根本目的;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等等。

系统性牵引

《总体方案》提出“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及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和选人用人观,都体现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思维。

大学评价对高质量大学建设的牵引作用、彰显其系统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学评价自身的系统性,比如大学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一致性。当前,不论是大学内部评价还是外部评价,都不乏目的多样、功能多种的评价制度,然而这些林林总总的评价制度常有相互之间不衔接、不关联的现象,难以形成评价的一致导向及其实践合力,甚至造成被评价对象无所适从。特别是大学内部评价存在被弱化、被异化、被外化的情况,也就是过于强调外部评价(社会的、政府的评价),而忽视内部评价,包括内部评价制度不完善、组织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反馈机制欠效率等。即使内部评价,也是为外部评价服务,即外部评价引导内部评价,如对标某个外部评价指标,比如大学为外部评价指标而办学、为“大学排行榜”而办学,而不是为学生的成长办学,从而使内部评价偏离了评价学生成长价值这一根本宗旨。

实际上,长期以来大学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发展轻人才培养的倾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外部评价的不当导向,并通过绩效主义管理方式,传导到大学内部评价,最终成为大学和教师的集体选择和群体行动,大学也就逐渐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对学生成长和大学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当前,亟须寻求大学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的一致性,而大学评价的学生成长价值,是大学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一致性的逻辑起点,应成为大学评价的核心理念。

科学性牵引

提升和增强大学评价的科学性问题,包括探索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价技术、评价方法,以及提升评价主体的专业化水平。

提升和增强大学评价的科学性须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相关的大学评价,会涉及发现和选拔评价、学业考核评价等,包括构建综合评价选拔制度,注重考察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个人兴趣、课外活动等非智力因素,尤其要强化对学生个人兴趣与动机的评价;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学业考核评价制度,注意改变以考试为主的结果性评价方式,而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过程性评价,等等。

值得提及的是,大学评价的科学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把握教育事实特征。近年来,大学评价越来越呈现出一种量化倾向,并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化追求。不可否认,适当量化有助于增强大学评价的精准性,减少模糊性,对于提升大学评价的科学性和管理的科学化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对大学评价的量化强调到一个不恰当的程度,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评必称量化,就有可能违背高等教育内在规律,也脱离教育事实特征,从而使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都可能出现偏差和偏向,以致大学评价的科学性不仅得不到提升和增强,而且也不能使大学评价起到正确的牵引作用,甚至极有可能对高质量大学建设产生一种误导。

以上情形涉及如何处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关系,比如对“双一流”建设成效的评价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所谓事实判断,更多的是着眼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量化指标的达成而言,而价值判断则关注和强调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终极价值。“双一流”建设成效的评价必须建立起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事实判断中要有价值引导,而价值判断中则需以事实判断为依据。既要选择反映现代大学的现代价值的指标导向,尤其应注意选择与现代大学发展方向和规律相一致的指标导向;同时又要重视非量化指标性的一流建设,如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现代大学制度等。

总之,科学的大学评价应当是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相结合、相统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相结合、相统一,并使得技术与方法在推动和提升大学评价科学化的过程中,从外在的加持转变为内在的赋能。唯有科学的大学评价,才能对高质量大学建设真正起到正确的牵引作用。

文化性牵引

一方面,作为质量保障的大学评价,它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持续促使大学质量文化的形成,从这一意义上,大学评价是构建大学质量文化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大学质量文化又对大学评价的价值方向起着引领作用,并为大学评价营造一个适宜的文化氛围。大学质量文化构建的关键在于价值建设。如何寻求大学评价与大学质量文化核心价值的高度一致性,是大学质量文化构建的关键。如果说大学评价的终极价值是学生的成长价值,那么它理应成为大学质量文化的核心价值。

总之,要寻求大学质量文化与大学评价的契合点,从而使两者高度内洽,最终使大学评价成为构建大学质量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和途径。

卢晓中,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

(来源:2021年12月21日南方日报)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2021-2022 山东必赢76net线路官网 鲁ICP备15026974号-1 POWERED BY Rosi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