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10
阅读:
陶瓷大学新闻:为进一步聚焦“办什么样的陶瓷大学、如何办好陶瓷大学”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智慧,科学谋划学校未来发展蓝图,加快推动必赢官网高水平陶瓷大学建设。5月29日上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别敦荣教授应邀来校作《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选择》专题报告。
非常高兴到陶大与大家一起探讨高水平大学建设问题。因为对陶大了解不多不深,没法直接针对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展开讨论,但我想高水平大学建设有共性。所以,今天主要围绕三个共性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定位
一所大学的发展定位很重要。教育部和教育厅经常要求各高校明确定位,学校自身也都在不断地研究讨论发展定位。建设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就是一种定位。有些高校提出要建设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区域一流大学,或者建设有影响力的大学等,都属于定位的表述。明确高校发展定位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尤其需要考虑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如果不能看清形势,要明确发展定位就有一定难度。咱们学校叫陶瓷大学,大家可能理所当然地觉得陶瓷大学就应该围绕陶瓷来做文章,我们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都应围绕陶瓷来做文章。毫无疑问,这个认识是正确的。但是,怎么进一步明确这个定位还需要研究。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定位应该着眼于自身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来确立,也就是说,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定位应该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应当达到的水平和程度相吻合。
按照国家相关规划,到2050年左右建成高等教育强国。这是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与可能所作的重要判断。也就是说,我国要到2050年前后才有可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我们现在要办的是高水平大学,我们确定要建成高水平大学,我们所考虑的时间节点应该是什么时候?如果以现在为节点,可能并不合适;在我看来,以高等教育强国建成的时候为定位时间节点可能是比较合适的。但如果我们等到高等教育强国建成以后再去建设高水平大学,理论上讲也是可以的,但是,从学校发展建设的实际需要看,那就把学校发展时间拉得太长了。因为现在距离2050年还有将近30年的时间,30年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
以陶大为例,学校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现代学校。1910年还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始阶段,当时陶大就已经建校了。如果学校办学历史一直持续不断、弦歌不辍,办学积累一定非常深厚。很可惜的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因为战争以及各种社会动荡,包括政治运动,很多学校的历史是断裂的,或者表现为长期处于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状态,这就导致它们的积累并不厚实。我国很多高校都是在“文革”结束以后才走上了持续发展之路,像咱们学校一样,恢复创办以来一直持续不断地发展、建设和积累,今天的办学基础可能主要是复办以来建立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段时期内学校怎么发展、建设,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有30年左右的建设窗口期,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很珍贵的。
当然,考察发展形势还需要关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昨天下午到了景德镇后,晚上我游览了酒店周围的文创街区,很有感触。这个文创产业街区与咱们学校紧密联系,很多经营者是学校毕业生,还有在校学生。这说明了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同呼吸的,也可以说是共命运的,甚至还可以说它是在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反映了学校办学强大的社会基础。我还了解到学校在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比如,景德镇的第一产业是陶瓷产业,说明在景德镇的产业发展中,特别是面向未来的发展中,陶大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当然,陶瓷不只是景德镇的,也不只是中国的,陶瓷属于世界,无论是在建筑生活、艺术享受等各方面,人们都离不开陶瓷。就陶瓷大学培养的人、做的科研和艺术创作来讲,如果只服务于景德镇、服务于江西、服务于中国,这可能说明我们的眼界还不够开阔。陶瓷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多科型大学、一所以陶瓷为本的大学,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应该属于世界。要用世界的眼光、全球的视野来看待学校未来的发展、描绘学校发展定位。这样才能更清晰地、更深远地把学校发展定位看清楚。
要把学校发展定位做好,还需要认清中国大学发展的未来前景。“文革”结束以后,中国高等教育获得了持续、稳步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了大规模、大踏步的发展,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20多年,发展速度尤其快。这种发展不仅带动了规模的扩张,还带来了体系的全面完善。从去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59.6%,接近60%了,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发展成就。过去讲高考是百里挑一,现在不是百里挑一了,现在是50%左右的适龄人口都能上大学了。毛入学率是把研究生、成人都算进去了,如果把研究生、成年人放在一边,只讲适龄人口,也就是18到22周岁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占比大概在50%左右。所以,有一半的适龄人口都上大学了,不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是千军万马在参加高考,但不是独木桥,这是一座非常宽阔的大桥,只是说大家都想奔着最高的、最好的那批学校去。这带来了高考的竞争,也带来了中小学的内卷等一系列问题。
经常有媒体报道新出生人口下降,去年新出生人口降到1000万人以下。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很多人以新出生人口减少议论高等教育发展太快、高校招生太多、大学生太多了,认为社会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因为毕业生就业困难,特别是到了就业季,学校面临的压力都很大。在我看来,高等教育发展一定是好事,就业问题有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但主要不是高等教育的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接受那么大规模高校毕业生的程度。但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就业,有可能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吸引其他人就业。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同时还要看到另外一个方面。虽然新出生人口在减少,但实际上,未来一段时期的适龄人口并没有减少多少。去年新出生的人口要到18年以后上大学,那就到了2040年。2040年以前,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是什么情况呢?据统计,2033年是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达到峰值的年份,2033年以后开始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从现在到2033年,高等教育还需要有更大的发展才能满足适龄人口增长的教育需求,因为适龄人口还在增长,2033年适龄人口的峰值是8480万人。
从政府的角度讲,要满足更多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一定会保持一定幅度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在学人数还会增加。高等教育适龄人口达到峰值以后,可以考虑招生规模有所减少,因为整个高等教育规模很大,校均规模大,一定程度地减少招生规模还不至于影响高校办学。比如,现在本科高校的平均规模达到了1.7万人以上,陶大应该超过了平均规模,全国一大批高校的学生规模在3、4、5、6万人以上。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相当庞大,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4655万人,美国约为1850万人。我国有高校3000余所,有普通高校2700多所,包括1271所本科院校,除了少数新建本科高校外,基本上都是万人大学。美国有高校4000多所,有四年制大学和学院2000余所,还有2000多所两年制学院、专业学院和专业学校。可见,美国高校的平均办学规模比我国要小很多。
由此,大致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未来十年左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可能在规模上达到相对饱和状态,2033年左右是达到饱和的时间点。到那时,高等教育可能还会有少量增长,也可能保持稳定或少量减少。到2033年,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还要扩张1000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6000万人左右。即便如此,到那时社会还可能有约2000万的适龄人口没有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等教育发展达到饱和状况,不仅意味着规模达到饱和发展,而且意味着体系和结构发展也将相对完善,也就是学科专业门类、办学层次、本硕博授权单位和各授权点基本稳定下来。2033年以后,可能还会增加一些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但应该不会很多。各高校是什么类型、什么层次、什么程度,大致也应该差不多归位了。再到后来,就是进一步在自身已有基础上滚雪球似的内涵发展。
按照这个分析逻辑,还可以得出另外一个判断。就是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各高校要建高水平大学的战略机遇窗口期主要在未来十年左右。从国际上看,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大都在20世纪后期进入饱和状态,此后各高校也一直在发展,但在最近二三十年,罕有欧美高校从原先不太著名成长为高水平大学。这说明高等教育达到饱和发展状态后,高校发展定位会基本稳定下来,很难再发生格局性的变化。最近几年欧美比较知名的几所新大学都不是传统大学,而是无校园的新概念大学或虚拟大学。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且规模还非常庞大。世界高等教育规模排在第二位的是印度,有3500多万大学生;排在第三位是美国,有1850多万人的规模。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在国力,国力是由人创造的,尤其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和质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超出美国一倍还多很多,但美国的国力比我国强,在竞争中我们处于劣势。如果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再高一点,高校造就的人才质量更高一些,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能力,未来美国要跟我国竞争是没有优势的。再有10年、20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社会积累的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人数将显著增加,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力能与我国相抗衡。所以,看待中美国关系,着眼于未来能看得更清晰一点。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主题,就不展开了。
基于对形势的判断,我国高水平大学发展定位起码应该定在2033年以后,或2033年到2050年区间。探讨大学发展定位,不能只是看到现在学校发展的水平,不能只是看地方或国内的需求关系,应该更多地把地方、区域、中国和世界有机联系起来。在景德镇,我很喜欢“世界瓷都”这个词。这说明“瓷都”是景德镇的,是江西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样看来,陶瓷大学是景德镇的,是江西的,是中国的,同样也是世界的。用这样的思维看待一所大学,思考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对于学校未来发展前景可能会有更多的启发。这就是我想跟大家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二、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任务
高水平大学应该发展什么?建设什么?咱们学校有“十四五”发展规划,而且在“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推进上非常下功夫,采取了很多措施,召开了很多会议。究竟应当怎么看待发展任务呢?任务不是拍脑袋想出的,也不是教育厅、教育部要求怎么做,就可以确定下来的。
发展任务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确定。我有一个理论,叫大学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创办到最后稳定下来,这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生命发展的过程。大学生命周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创业阶段,第二个阶段叫中兴阶段,第三个阶段叫成熟阶段。有人跟我讲,说你这个生命周期不对,因为我们平时见到的动植物的生命周期都有生老病死,老了就有衰老期,你的大学生命周期为什么没有衰老期?我说这个不适用于大学。大家可以想想,世界上那些历史越悠久的大学,越有生命力。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都有近1000年的历史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也有近400年的历史;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天津大学、北京大学,它们也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些学校都办的挺好,并没有因为办学历史长就衰败。
大学是永恒的事业。大学的办学功能是培养人,在人的培养中,要不断地适应学生的需要,自身也要不断地创新。大学要发展科学、要做研究,就要不断地追求创新发展。这种创新也是永恒的,科研上没有止境。所以,大学只要成熟,就能保持一种自身永续发展、永久存在的生命力,这是一种自带永久发展基因。事实上,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确有很多大学关门、合并、倒闭,或者跟其他学校联合了。这些学校往往都还没有发展到成熟期,办的不好学校才会办没了,办好了学校不可能办没。
根据大学生命周期,在创业阶段,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建基立业、建章立制。任务主要包括学校基本建设,建房子、建校园、建生活设施、建教学条件和科研条件;把学科专业建起来,学科专业体系结构还要完善;要把教师和学生招进来,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建基立业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规章制度,协调好各部门、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保持学校工作的有序性、稳定性。
中兴阶段是在创业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开始的。在中兴阶段,学校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充实办学内涵,发展优势和特色。专业的内涵有哪些?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在哪里?制度建起来、规范建起来后,制度规范的质量怎么样?学校条件建起来了,条件的标准如何?先进性怎么样?这个阶段就要从这些方面去考虑充实、提高。所以,在中兴阶段,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内涵建设、优势培育以及特色彰显,不断地提高办学水平。
当优势、特色、内涵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学校运行进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以后,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就比较容易进入成熟状态。进入成熟阶段的大学就能保持常态化办学,即便没有什么改革创新,也能做出重要的贡献,包括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或创作高水平的作品。
就生命周期而言,尽管我国有不少百年大学,但总体上看,我国大学群体是年轻化的。据统计,1949年全国有205所高校,1978年全国有498所高校,现在全国是2700多所普通本专科(高职)院校。在2700多所高校中,顶多只有205所是有70年以上办学历史的大学。事实上,1949年前建校的205所高校,有一批已经不存在了,有的被合并了,有的被关闭了。1978年前建校的498所高校,也有一批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在2700多所高校中,有1400多所是高职院校,都是1999年扩招以后新办的,这一批学校的办学历史,长的有20年出头,短的不到20年,有一大批还只有10年左右。此外,我们一直说有6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是指2000年以后建校的,在1271所本科院校中,只有600多所是2000年以前建校的,办学历史在20年以上。这样看来,我国2700多所高校是一个高度年轻化的群体。我国大学扩招是1999年开始的,也就是说,今天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是1999年以来形成的;1999年以前,高校办学规模小、专业少,整个高等教育办学条件比较弱。1999年扩招以后,高校才开始建新校区,开始大规模增加学科专业,开始增加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1999年,全国高校专人教师有42.57万人,去年全国高校教师人数达到197.78万人。我估计1999年的教师现在应该有一半的人退休了,这样看来,可能有170多万高校教师的教龄不到20年。所以,现在各高校50岁以上的教师很少,30岁到45岁之间的教师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我国高校教师也是一个高度年轻化的群体。
根据以上基本的事实和判断,可以看出,我国大学总体上是年轻化的,这也跟大学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相关联,它说明我国大学可能大都处在创业阶段或创业阶段向中兴阶段过渡的阶段。我国大学大部分都分布在创业阶段到中兴阶段临界点的两边,有一些大学进入了中兴阶段,还有很多大学创业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大学建设、发展任务可能就要基于生命周期的特定时段来考虑。
我国有没有大学进入成熟阶段呢?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从大学现在的情况而言,我个人的观点是:没有一所大学进入成熟状态。即便是北大和清华,它们也还处在中兴阶段的某一个时间节点,而且创业阶段应该完成的任务并没有完全完成。即便是北大和清华,它们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教育教学模式建设也没有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还有治理结构和体系也还有很多改革的需要。很多老师都知道北大有个教育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叫“元培计划”,试验了20多年,一直到现在并没有进行更大范围推广。这就令人不免产生疑问,是改革试验效果不理想,还是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应?这种改革试验始终在路上的现实表明,学校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果连人才培养模式都还不成熟,那能是成熟的大学吗?不只是个别大学如此,我国所有的大学都是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还没有出现成熟的大学,所有大学,包括陶大在内,都处于创业阶段向中兴阶段过渡的阶段,部分大学进入中兴阶段更深入一点。
对于陶大来讲,因为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多,我不知道究竟是更靠近创业阶段,还是更靠近成熟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陶大已经处于中兴阶段的某一个时间节点上,但创业阶段的发展任务可能还比较多。这样的判断可能比较合理。我们的发展建设任务是什么?要建设高水平大学,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一是办学条件的更新和升级。我国大学办学条件一直在不断地升级改造,但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发展,特别是要为走向成熟阶段做准备,办学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升级。要以一流的条件为标准来建设办学条件。欧美国家大学办学条件一般有两个特点:第一,条件先进充足;第二,不同学校之间的基本办学条件差别不大。我国大学之间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而且不论是高水平大学还是一般大学,办学条件都存在陈旧落后的情况,“缺胳膊短腿”现象也比较普遍。
总体来讲,许多大学办学条件的升级改造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角度来讲,大部分大学的办学条件都是不达标的。比如,全国还没有哪一所大学敢说能够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办公室或实验室,很多大学只能为部分教师提供了独立的办公室。这样形成了我国大学的一个“惯例“,即不用为教师提供办公室。教师是走教读式的,上课就来、下课回家。一所数以千计教师的大学,每天没有多少教师在校园,多数人都待在家里。大家想想,这样的办学方式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教师不上课就不来学校,学生平常看不到教师,有问题也没法当面请教。教师课外在做什么工作,学校不了解也没法控制。一些大学为了体现重视高层次人才或专家,为他们提供独立的工作室,这样他们才有了在学校工作的地方。一所大学只有这些人需要待在学校,其他教师没有课就可以不到学校来么?这应该不是高水平大学应有的办学方式和办学条件。
过去大学的职能单一,只是上课教学。现在大学要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项职能,还有很多其他相关的研讨交流以及合作办学等。教师不仅需要到校,而且应该到校。有人可能会说,教师可以在虚拟空间讨论交流,那是另外一回事。办学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与之相关的理念更新和标准提高,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以后,带来的教学科研装备、设施和技术更新的需要,也应高度重视。
我不知道江西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进展情况。我参加了教育部和几个省组织的审核评估试点评估,发现一些学校的教学技术装备还跟不上形势,不能完全达到线上评估要求。线上审核评估要求大部分工作都在线上解决,这就对学校网络和相关技术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还有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了。课程教学要都能进行线上考察,各种教学档案,包括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和教学文件,以及各种支撑材料都需要电子化、数字化,可以在线上直接调阅。此外,各种访谈与座谈也需要在线上做,要求大学办学条件能够支持。不少学校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不足,不是这方面有问题,就是另一些方面有问题。这种状况反映学校办学条件需要更新和升级。
二是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经过过去一个时期的大规模发展,我国大学学科专业结构与专业设置还需要增加吗?从本科教育的角度来讲,基本的办学格局差不多稳定了,研究生教育还应该有较大的发展,还需要有更多的硕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点的布局。为此,需要考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任务:第一,在过去大发展时期,有些学科、专业,特别是有些专业的办学并没有进行长远规划,只考虑到一时的需要。当时就觉得很有必要开办,或者好招生,但建起来以后这些专业的办学并不完全如最初所料,有的大学的部分专业十多年过去了仍然只有三五个人,办学硬件设施也不尽如人意。第二,新的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催生出来的学科专业开办需求。这就需要大学对学科专业进行动态调整,使学科专业结构达到优化的状态,使学科专业结构与高水平大学办学需要相匹配,尤其是学科专业结构要与大学最终想要实现的建设目标相一致。所以,在未来一个时期,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大学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教育部提出要对全国大学学科专业进行调整,调整幅度要达到20%左右。这是对全国大学的总体要求,各大学情况不同,发展程度和水平各异,在调整幅度上要求应当是不同的,不能简单机械地处理。但是,通过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使学校办学功能更强大、更匹配、更和谐,是一个主要任务。
三是办学功能体系的升级。办学功能体系,实际上就是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科研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等三大功能体系。我国大学的功能体系都有升级的需要。就人才培养体系来讲,与高水平大学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这里不仅是说本专科教育,也包括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部评估专家,我参加了不少大学的教育教学,这些大学有各种层次水平和类型的。我听了很多教师的课,说实话,真正能让我满意的课没有几节。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观察,发现教学似乎没有多大变化。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都达不到现代教学的要求。现在很多大学都在按照教育部要求打造金课、消除水课,这是非常必要的。很多教师说我是在按照“两性一度”的要求打造金课,我长期研究大学教学,我觉得金课可能有很多特征,也有很多模式,难以一概而论,但是,水课是什么样的,我可以把它描绘出来。
在我看来,一门课程教学,凡是符合以下五条标准中的任何一条,就是水课,或是有水课嫌疑的课。第一,照本宣科、照屏宣科。很多教师上课离不开教材,离不开课件,把教材上的内容搬到课件上来,上课就是念课件、说课件。不少教师离开了电脑屏幕就不知道怎么上课。这样的课一定是水课。第二,唱独角戏。一门课教下来都是老师在那里动,学生在那里静静地听。陶大是艺术类大学,教学生艺术设计制作,一定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做的,离开了学生自己实践,是不可能有好的质量的,不可能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其他课程教学也是这样,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教师不明白这个道理,上课只考虑怎么教,对怎么教学生学几乎没有什么概念,也不知道怎么做,以为只要学生听进去就能学得好。第三,满堂灌的课。教师很负责、很认真,收集了很多资料、素材,怕学生学少了,使劲地灌,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是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第四,让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都是由教师定的,学生的学习就是为了对付教师的要求,为了获得一个高分。学生没有选择,更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第五,教师把自己教出病来的课。一般来讲,教师会有两个职业病:第一个跟水课没有直接关联——慢性咽炎或咽喉炎。第二个一定是水课带来的——职业倦怠感,教师对教学提不起兴趣,没味道、没感觉,上课只是为了满足学校课时量的要求,为了争取课时津贴或职务晋升,一点成就感、快乐感、幸福感都没有,更没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感受不到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
如果说只有少数教师、少数课程教学是这样的,不会令人感到奇怪。现在这些问题是在我国大学,这样的教师、这样的课程教学太多、太普遍了。这是个大问题!这只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环节的问题,实际上,我国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各环节各要素都存在落后的问题,这是一个系统性升级问题。人才培养功能体系不提升、不升级,人才培养质量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要建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一定要升级换代。
科研体系的情况也是如此。大学一般有两种科研:第一,教师个人的自由科研。教师自己选题、申报、研究、结题,这样的科研比较个性化,往往由教师一个人或教师带着自己的几个学生来做。第二,有组织的科研。一批教师共同参与完成比较复杂、涉及多学科领域和多方面影响的项目研究,这样的科研往往需要比较强有力的组织。这里可能既有学校层面的组织,又有院系层面的组织,还有学科(学术)带头人的组织。凡高水平大学,一定是把教师个人的自由研究和有组织的科研结合起来,都做得很好,尤其是有组织的科研,往往能够组织强大的研究力量,解决学科或产业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大学很多教师习惯于各自为阵、在自己的学科方向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研究,对于有组织的科研,参与积极性往往不高。学校层面对教师考核大多是针对教师个人的要求,对于有组织的科研还少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所以,科研体系的升级是很现实的需要,是高水平大学发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人力资本增值。大学的办学主要依靠两大群体:第一,干部队伍;第二,教师队伍。这两支队伍是学校主要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大学办学水平高低。我国大学非常重视“引进人才”,这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现有干部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学校绝大部分教学科研工作都是靠现有的干部教师来承担的,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一定是少数的,每年只有几个,要真正一次引进几十个或更多,是很难做到的,也非常不容易。所以,提高现有干部教师的水平,做好干部和教师培训,提高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对办高水平大学而言,非常关键。
在人才队伍建设的中,很多大学更重视教师队伍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梅贻琦先生的大楼与大师之说,对教师队伍之于学校发展的重大作用认识比较充分。但干部队伍的作用丝毫不能忽视,更不能轻视。在我国大学,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学校办学的决策者角色,各级管理干部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所以,干部队伍与教师队伍同等重要,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学校办学效率,决定学校发展水平。在一定意义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是由干部队伍完成的,如果干部思想不解放,工作没有想法、没有冲劲,不会做事、做不好事,学校一定很难办好,更不可能建成高水平大学。我国大学各级干部办学治校能力是学校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学校有一支懂教育和大学,能开拓进取干大事的干部队伍,这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一定不会差。所以,抓人才队伍建设,要两手抓:一手抓教师队伍,一手抓干部队伍,要让两支队伍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充分释放学校人力资本更大的红利。
五是优良大学文化的培育。大学办学要做的事很多,如果什么事情都需书记和校长不断地提要求、事事都要亲自推动,他们会很累,学校还不一定能办出高水平。高水平大学的建成一定是师生员工自觉行为的结果,是师生员工自觉践行学校战略的结果。什么是自觉行为?就是全校师生员工在学校工作生活,有一种共同的意识,而且达到了自觉的程度,这种环境和氛围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做学校之所需,直至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新教师到了学校,一进到校园就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干部进入到某个科室、某个部门,一进去就感觉同事关系和谐、相互提携、团结共事,大家所想都是怎么把工作做好。这种文化氛围就是一所学校向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基础,高水平大学应当是所有师生员工共同心愿和共同行动的产物。没有这样的文化,很难建成高水平大学。
我曾经给山东青岛农业大学做战略规划,这个学校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战略规划都是我帮着做的,“十四五”规划我又给予了指导。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设和发展,它从一所普普通通的农学院发展成为一所向高水平大学发展的现代农业大学。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去学校调研的时候,校长在一次交流中谈到了一个想法,他希望有一天学校像一所大学。我感到很奇怪,便问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解释说,他心目中的大学应当是师生一心向学,晚上校园里灯火通明,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室、教室做实验、自习;双休日、寒暑假师生都愿意待在学校,校园里人气很旺,而不是“空城”了。到“十二五”后期,我在去学校调研的时候,校长问我是否还记得他的心愿,我回答说当然记得。他告诉我他的愿望实现了,他带我去看了几栋实验大楼,实验室里师生潜心科研的情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他还建议我晚上到校园转转,看看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师生一心向学是一种大学文化,这种向学的态度和情感不是强迫的,而是师生发自内心的自觉意识。
校园文化要有生命力,惟其如此,师生员工才能感受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如何在校园形成一种有生命力的大学?在校园景观建设中,很多大学喜欢在校园竖立校训石碑、励志碑,以此激励师生向善向好,同时也让学校有好的观感。石头是不会自己说话的,要让石头说话,让石头发挥教育功能,成为文化石,必须让石头与师生发生直接关联。校园中竖立石头是不可能与师生发生关联的,只有那些横倒在路边、草丛的石头,师生可以在上面或坐或卧,才能发生联系。有的石头被学生坐多了,他们就记下了它。有的男生女生坐在一块石头上谈心,后来两人好上了,经常在那里约会,这块石头就成为了他们的定情石,见证了他们的校园爱情。若干年以后,他们再回到校园的时候,他们可能回去看看那块石头,可能还会在石头再坐会儿,回味青春懵懂的时刻。这块石头就有生命了,有故事了,成为了校园中富有传奇的文化景观。所以,建设校园文化,要从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势,弄很多名言警句箴言让大家去记去背,以此激励师生效果可能是平平的。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大学文化建设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据创业阶段和中兴阶段发展需要,建设富有生命力的大学文化,有助于实现大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三、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选择
建设高水平大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从大学办学来讲,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常规办学。常规办学很重要,学校大部分的办学活动都是常规办学。马上大学又要开始招新生,新生招进来以前,学校已经制定好了培养方案,本科四年该怎么培养、硕士生三年该怎么培养,都已经安排好。新生一进来,只需按部就班地去开课,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年复一年、一届又一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就叫常规办学。科研也一样,申报项目、做研究、结题,然后再申报新的项目,就这样一轮又一轮地开展科研活动。常规办学得到的结果是学校常规发展。常规办学、常规发展,要建高水平大学,就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这种发展需要靠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常规办学是有发展的,但不是大的发展。另一种是战略办学。战略办学是在常规办学的同时,根据学校的发展任务,选择建设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发展某些学科专业或方向,实现学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的大幅度进步。战略办学所实现的是战略发展。战略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节约发展时间,短期内投资会比较大,既需要经济方面的投资,可能还需要有人力物力等个方面的投入。战略办学的结果是学校的战略发展。在中兴阶段,大学不能没有战略发展。在中兴阶段,如果只有常规办学、常规发展,学校很难实现快速进步,也不可能有跨越式发展。
实现战略发展,需要制定战略、研究战略和推行战略。很多大学规划都有战略,包括咱们学校可能过去也提过很多战略。我看了很多大学规划文本,在它们所提出的战略中,有的可能是战略,更多的可能并不是战略。很多大学讲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等战略,但却没有实际的办学行为相配套,因此,沦为口号。真正的战略是要实实在在地做。
根据我的研究,战略有三大核心要素:第一是战略愿景;第二是战略目标;第三是重大行动,也称战略行动。愿景、目标和行动便构成一套战略。
战略愿景是指学校生命周期的成熟状态。建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状态的表现就是愿景。比如,陶大的高水平是什么样的?陶大发展到成熟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那就是咱们的愿景。我们必须弄清楚学校发展愿景。如果说在30年前、40年前我们可能弄不清楚,因为那时我们不没有可能遇见中国高等教育最终会是什么样的。但是,今天我们知道了,因为现在我国已经有近3000所普通高校,学生规模达到了4655万多人,后面再发展的空间已经不大,要增加的学校数量也不多了。
我国高等教育基本格局已经成形了。在这种情况下,再来考虑自己学校将来的高水平要高到什么程度?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应该居于什么位置?也就是说,战略定位定在什么地方?我们是可以在国家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找到学校生态位的。到2033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可能达到相对饱和状态;到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时候,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就定型了。从大学来讲,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定位都应该明确,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强国中,学校处于高等教育生态体系中的位置。如果研究清楚了,大学发展愿景就清楚。把愿景描绘清晰了,就能把大学发展的一些问题想得比较全面、透彻,工作起来就更有方向感。
习近平总书记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个蓝图就是愿景描绘。战略愿景是未来一个时期大学要实现的发展状态,它不是虚无缥缈的、不是不可能的,它是可以建成的,但建成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进行分段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可以按照五年一小步、十年一大步的路径来进行战略目标设计。2000年,我带着团队给青岛大学做“十五”规划的时候,做了一个五十年的战略愿景设计,规划了三步走的战略选择。“十五”是第一步,这是现实的,要把第一步走好。然后是第二步,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加起来是15年。这个时期要让学校有一个跨越式发展。第三部向终极目标迈进,从021年到2050年左右。2020年,青岛大学领导请我去做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和“十四五”规划指导。他们跟我说,当初做的“三步走”战略,前两步已经完全实现,现在开始走第三步了。为了便于工作,又把第三步划分为“三步走”,即 “新三步”战略,也明确了各时段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明确阶段性目标,是战略目标设计的关键。比如,“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一直到本世纪中期各阶段学校应该发展什么,达到什么发展状态,完成什么发展任务,实现什么目标。这样就可以把每一个时期的建设与发展任务设计出来,不同阶段的目标总和加起来就是高水平大学的样子。所以,目标就不是年度目标,不是某一个阶段的目标,而是一个目标链,类似于一部阶梯,一段一段地往上攀,构成一个目标链。这套目标链实际上就是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路线图,有了这个目标链,就明确了未来每一个时期该干什么,每一步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大学在常规办学的同时,如何实施战略办学?在明确战略目标后,就要制定最近发展周期的战略行动。陶大处在生命周期的中兴阶段,如果没有重大项目、行动牵引,发展可能会比较慢。我不知道陶大在“十四五”期间有什么重大行动?一般来讲,省属大学大多财政相对比较困难,很多学校只能在保证基本办学需要的同时,挤出宝贵的资源来支持重大行动,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有的大学通过争取其他政府或社会资源,解决当下发展所需,使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之,不论什么情况,都要有战略行动。
战略行动的效果一般不是在当下能够显现的,往往需要一定时间。因为它是战略性的,所以,只要开始出效果,就一定会影响学校格局。很多老师都知道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光谷的建成与华中科技大学发展光电学科有很大关系。2000年左右,华中科技大学几个专家认识到未来无限通讯产业发展需要,要求学校发展新学科——光电子学科,同时在武汉建设国家光电实验室,还要在武汉地区发展光纤通讯产业,建立国家光纤通讯产业基地。经过“十五”“十一五”时期的积极运作和重点建设,学校利用相关学科力量成立了光电子学院,发展了光电子学科,运作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湖北省、武汉市成立国家光电实验室(筹),运作国家在武汉发展光纤通讯产业。这种学研产一体化发展模式成就了学校的战略发展。
重大战略行动既要解决学校学科发展问题,又要解决了国家产业行业发展的问题,在国家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确立自身的地位。我看咱们学校有些学院是跨学科的,非常有利于组织跨学科、多学科教学和科研重大行动。如果在“十四五”规划周期采取几项重大行动,那么,通过一两个规划周期或三个规划周期,促使学校发展转型升级,这是战略办学、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总之,在学校生命周期的中兴阶段,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积极谋划战略发展,采取富有进取性的战略行动,筑牢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
(本文为2023年5月29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全校干部大会上的报告整理稿)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必赢76net线路官网“教师师德失范行为”举报投诉电话 邮箱
04-22必赢76net线路官网-马来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07-05各单位各部门传达学习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部署会议”精神
08-2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08-28文学院翟兴娥教授参与录制德州交通音乐频道《科普之声》
11-02必赢76net线路官网面向山东省 2022 年本科报考志愿填报建议
06-25必赢76net线路官网召开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关于学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
10-09必赢76net线路官网科技成果转化公示(2021第8号)
12-10学校召开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关于学校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
09-08【“一融双高”建设·书记谈】聚焦“一融双高”建设,推进党建“双创”工作
11-02推荐阅读
各单位各部门传达学习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部署会议”精神
05-21学风引领迎新风 专业点亮迎新点——必赢76net线路官网2024迎新记
05-21你好,新德院人——必赢76net线路官网喜迎2024级新生
05-21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永舫一行来校考察
05-21青春挥洒乡村校园!学校945名大学生赴基层支教
05-21必赢官网学生入选山东省师范生“我的教师梦”主题演讲活动优秀人员
05-21必赢官网获批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5-21校党委书记吴君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05-21必赢官网两项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
05-21逐梦新学期 奋进新征程——学校新学期第一次主题班会召开
05-21